第二週教學週誌 認識槓桿
學生為了適應21世紀需要具備的成功品格,像是KIPP的7大品格,包含了熱情、堅毅、樂觀、⾃制、感恩、社交智慧和好奇⼼。
(KIPP(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社交智慧超難的,大概只說了喜歡酸言酸語容易沒朋友吧!)
本週自學講義設計了一些啟發好奇心的問句,例如:自己的衣櫥有幾件不常穿的衣服?
體重較重的人和體重較輕的人應該分別坐在哪裡,蹺蹺板才能維持平衡?
有個學生提出:「都坐在支點上方的概念」我覺得很有創意,只是跟他說明,老師希望他能畫出分別坐哪裡,我才能理解他是否懂的維持敲敲板平衡的訣竅?這也提醒我未來設計問句時,可以做哪些修正。看似簡單的題目,仍有1/10的學生畫錯,自學及待答時間真的很重要,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我才能看見孩子的不理解,否則又進入「知識的詛咒」之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也看見學生使用力矩的方式呈現,原來學生在補習班裡做了很多「計算題」的練習。
根據國際單位制,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既然學生寫了力矩,下週上課還是需要提醒一下單位的寫法。
關於專有名詞的記憶法:
我採用CSI教學策略,就是Color、Symbol、Image
也就是「三角形代表支點、⭕️代表施力點、X表示抗力點。紅色線段代表施力臂、綠色線段代表抗力臂。並在簡單機械圖上嘗試畫記。」而顏色和符號其實沒有規定一定要如何做,學生可以自行設計,只是幫助他們練習透過CSI,讓思考變的可見。
我發現透過這個方法,真的可以看見學生的思考脈絡。這要感謝藝術領域的孫菊君老師分享,哈佛大學的零點計畫、讓思考變得可見之「CSI」。
我覺得p1-12對學生最難的是「觀察與定題」,透過已經完成的3個實驗操作回推研究問題是什麼,和下結論,經過科展訓練的學生,回答的比較完整。
這裏採小組討論後,寫在白板上的策略。下次可以利用CSI讓思考變得可見。
看影片找答案的題目:
參考影片:【生活裡的科學】20131123 - 撐起世界的槓桿原理
請問影片中的梅老師在沒有開瓶器的情況下,如何打開瓶蓋?請寫出在影片中的第幾分鐘出現這個畫面?使用的工具?並畫出利用工具開瓶的畫面。
想想看,這張圖哪裡怪怪的?
觀察瓢蟲🐞
1. 課堂完成自然寶典P1-P12。
2. 學習善用符號表達支點、施力點、抗力點所屬的位置。
3. 善用口訣:
施臂長省(施力臂>抗力臂,省力);
抗臂長費(抗力臂>施力臂,費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