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開學第一週週誌


第一週自然第一單元活動1【會發光發熱的星球】,北風與太陽是伊索寓言之一,可以請孩子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太陽的相關讀物,並想一想白天和夜晚的光與熱有何不同?人類已經成功登陸月球,如果想接觸太陽,該怎麼做?可以搜尋探日任務相關資訊。探日任務GO!

o 知道同一天中影子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心得:知道自己要甚麼是一件很好的開始,透過自我覺察,確定目標,就可以開始行動。

肯定自己~好的覺察  提問九宮格
F:先接納對方的意見,不加以否定。
去理解【這個人原來是這樣想的事實】不明白的地方,再追問(為什麼,你會這麼想?)
C:【學問】其實就像字面上的意思,正是【以問而學】。在問答之間將可獲得知識與智慧。(竹田和平)
如何讓每個學習者發問?
G:目前有甚麼進行得特別順利?
每個人都想變好。
B:比起正確的答案,找到正確的問題才是重要的。(卡洛斯 戈恩)
如何表達對學習者的重視?

主題:你希望藉由什麼事名留青史?  (彼得 杜拉克)
教出來的學生能自發、互動、共好,成為幸福企業家。
D: 有智慧的人,並非提供【正確的答案】,而是提出【正確的發問】。
如何培養先見力?

E:學會聰明的傾聽。
不要插話、不改變話題、不要否定對方。
A:你是怎麼想的?(松下幸之助)
面向未來的挑戰,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人際關係的同理心,及系統性創新思考的能力。
H: 你認為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呢?
隨時充實自我。


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2018台中夢N國小自然

201808/18-19夢N台中場

第一天早上陳進旺講師-投石器
神奇的夢N把好朋友都兜在一起了!^_^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觸日計畫~NASA

太陽光能多強?

距離地球有1.5億公里的太陽,日冕溫度可以高達數百萬度。人類決定花15億美金打造「派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由美國航太總署(NASA)當地時間2018年8/12日凌晨3時31分(台灣時間8/12下午3時31分)從佛羅里達州,發射太陽探測器,挑戰進入距離炙熱太陽約616萬公里之處。若順利抵達,將是人類太空任務史上最接近太陽的行動。

在1976年NASA就曾派「太陽神2號」(Helios 2)飛到距太陽4340萬公里,此次「派克太陽探測器」高約3公尺、大小約一輛小型汽車的派克探測器,將會飛近太陽探索及觀測最外層大氣層,藉此了解日冕如何產生太陽風(solar wind)。

所謂太陽風,即是從太陽射出的超高速帶電粒子流,太陽風會影響地球的磁場,亦對地球的傳訊技術帶來影響。NASA希望透過今次的研究,幫助科學家預測地球航天環境的變化,NASA太陽能科學家楊格(Alex Young)說﹕「如果我們能夠預測到太空天氣,就如我們預測地球天氣一樣,可謂非常重要,太空天氣一些極端現象可以影響地球的電力。」

觸日任務的關鍵是探測器能否抵禦極端高溫,派克探測器將裝備厚達12厘米的碳複合外衣,可承受高達1,400℃的熱力和輻射。派克探測器本來稱為「太陽探測器+」(Solar Probe Plus),為了紀念天文學家派克(Eugene Parker)而改名。年屆90歲的派克是太陽風科學的先驅,今次是NASA第一次以在世人物命名太空船。
資料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812/1409557/

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學思達教師培訓坊研習心得

學思達教師培訓坊研習心得-

六日兩天的學思達工作坊,我學到「分享是一種能量」。因為必須分享所以會準備、當你開始準備,就會精進!^_^

第一天上午 教室裏的春天學思達教學法-張輝誠
一、好的文本可以重複、複製、流傳
證據一
用學思達翻轉台灣教學(約25分鐘的影片)

證據二
臺師大影印部180元的學姐筆記
證據三
張輝誠老師設計的學習單、有層次、像階梯的講義

第一天下午 興大附中學生公開課-張輝誠
二、設計好講義
文本「金世成」文言文

三、做好主持人
提供溫暖友善的環境,真心話都出來了!


第二天 早上精彩非凡的國中理化講義製作
「學思達」的順利進行,需仰賴提問設計流暢的「講義」。講義像是上課的「劇本」,可以提供資訊,讓學生有所依據;更可提醒老師 ─ 學生需要了解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本工作坊內容包含:
由淺而深,從簡而繁的說明設計講義之方法和應用的教學時機。
包含探究與實作的設計。
提供多項有趣有效的教學模式在課程上。
講義搭配「學思達」上課,讓參與者親身經歷「學思達」的操作模式。
以實作實驗(浮力)當主題,設計出探究、實作融入「學思達」的問題。
興大附中情境教室很vip
7位學員下,感覺像在上碩班的課程!上課一如謝彩凡老師的名字一般,精彩非凡。


下午場-重理解的提問設計

羅勝吉(台東縣台東高中化學科教師)

教學經驗16年,國中1年,高中15年。除了兩年兼任導師外,大都兼任行政工作。在近十五年的教學生涯中,因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感到不滿意,常思考一些有別於「填鴨」的創新教學方式,但總不得其門而入。

2014年夏天,在聽過張輝誠老師講「學思達」後,不只感動,而且敢動。經過兩年的發想、嘗試、驗證,發現「學思達」是一套環環相扣、簡易實施的翻轉教學技術。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可以幫助學生找回學習興趣,建立學習自信心,進而學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不斷讓自己精進。在「學思達」的課堂上,師生更可以一起學習知識、討論知識、探索知識,激盪彼此生命、共同成長。而這一切乃是源自於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進行深度思考,以及解決問題之後所帶來的成就感。

除了自己進行學思達教學之外,也開放教室,歡迎所有有興趣的老師入班觀課,一同在課堂中共學共好。更感謝各地邀約,使自己有機會至他校分享自己的翻轉教學經驗,並期盼藉由這些教學經驗的分享,能使許多師生受益。 
心得
羅勝吉老師遇到重點都會帶念一次,加深印象。挺好的。遇到好夥伴,重新修正了我的教學設計。
 番外篇

中午用餐和余宗晉老師聊了一下,他帶學生的經歷,真是讓我嘖嘖稱奇,自主性增能的研習講師!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2017科學種子教師營~第三天清華大學南大校區

玩電漿球、自製星座球、學弟彥光的FUNSKY星座球已經申請了台灣、大陸、美國、聯合國的專利,期待他能快點進入量產。元賢學長還發現電漿球可以啟動LED燈!最厲害的當然是施惠老師,他總是不斷的精進成長,每天寫日記,開發新的教案!還把教學錄影放上YouTube!當自己向前一點點,發現老師又跑得更遠了!^_^

2017科學種子教師營~第二天清華大學南大校區

神奇的偏光片、色光三原色(彩色影子)、玻璃紙膠帶與偏光片、材料的應力分佈、立體眼鏡、魔術穿透盒、偏光皮影戲、水池深淺(折射)、方解石雙重折射。最精彩的是「視線不彎曲」,華德福研習的是德國講師,利用講述的方式說明比人高的三角柱,裝滿水,趴在地上,直直看過去的地方,放馬桶吸盤(plunger),施惠老師把它轉換成桌上型教具,利用三角柱容器,搭配圖釘,就演示出來了。偏光片還能玩互補色。台中有科博館真方便!^_^

2017科學種子教師營~第一天清華大學南大校區

Shockly科學史,光控夜燈、溫控風扇、簡易電子樂器、電感升壓電路、熱釋電紅外線感測器。(組裝、實作、討論)如何修理壞掉的Led燈泡。每次回來充電,總是滿滿的能量。今天才發現iphone拍不到紅外線,爬文之後使用前置鏡頭就可以了。^_^

精選文章

2025第3週教學週誌~怎樣做好地震防災

2025第3週教學週誌~怎樣做好地震防災  認識流水改變地表環境的作用,也懂得做好水土保持,減少人為對地表環境的破壞。 認識強烈地震對地表環境造成的變動,並做好準備避免地震災害。                            G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