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
察覺水生植物、動物如何適應生活環境。
G6
知道石蕊試紙可以檢驗水溶液的酸鹼性。
知道將酸性水溶液和鹼性水溶液混合後,水溶液可能較接近中性。
認識海洋食物網
404 402
第5周教學週誌~認識生物生存的環境
防災師機器人
在不同地方的海洋生物,有何不同?為什麼?
關鍵概念:
①不同種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棲息地。
②生物的適應性與生物生活的棲息地有關。
③不同的海洋生物具有不同的覓食適應性。
④不同的海洋生物在海洋中移動,具有不同的適應性。
補充資料:
一、引起動機 引導提問: 「為什麼學校每年9月都要進行地震防災演練?」 影片觀看: 學生觀看一段約2min的地震防災小短片。 老師:如何做好地震防災準備? 自學、思考 (5分鐘) 學生閱讀課本P.28-29的圖片,將有用訊息紀錄在自然寶典p.19。 二、開展活動 共學 (15分鐘) 兩兩討論: 學生以2人為一組,彼此分享自己在自學階段所記錄的訊息。 4人小組:利用防災師機器人,收集資料,將課本中沒有提到的訊息,補充在小白板。 (此AI機器人是使用Edcafe AI 台灣製作,老師可以透過後臺看見互動歷程,請注意下方3件事。) (一)多方求證:生成式AI生成之內容應辨識資訊來源及多方查證,以確保資料正確性及真實性。 (二)保護隱私:使用生成式AI過程中,僅分享非關隱私之必要資料,避免將自己及他人之個人資訊或機密資料等內容輸入到生成式AI。 (三)注意禮貌:與其對話應注意人際溝通禮節,使用禮貌且尊重之用語。 互學 (10分鐘) 小組發表: 組長將小白板上的訊息拍照,貼在padlet上。401 402 403 404 405 教師抽出情境題卡片,讓各組搶答,例如:「地震時,你人在圖書館裡,這時應該做什麼?」 三、綜合活動 教師總結: 教師歸納本堂課的重點,再次強調「趴下、掩護、穩住」的重要性。 四、評量方式
|
完成自然寶典P.18-20。
補充資料:
📘 科學閱讀:誰吃誰?一起探索生物間的關係
在森林裡、小溪邊,甚至你家陽台上的小花園中,都有各種生物正在悄悄地互動著。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生物是怎麼彼此依賴、互相影響的呢?
🍃 生物之間的三種「關係」
科學家發現,自然界的生物彼此之間大致有三種關係:
捕食與被捕食(Predator & Prey)
獅子吃斑馬,蜘蛛吃蚊子,這就是捕食。當一種生物把另一種生物當作食物,就是捕食關係。這關係讓生物之間保持平衡,避免某一種生物數量過多,造成資源短缺。
互利共生(Mutualism)
你知道小丑魚和海葵嗎?小丑魚住在海葵裡,能獲得保護;海葵則能吃掉小丑魚吸引來的食物碎屑,雙方都有好處。這就像一個合作夥伴關係,彼此幫忙,一起生活。
寄生(Parasitism)
有些關係則比較單方面,比如水蛭吸取其他動物的血液,自己得到養分,但對被吸血的動物來說卻有害。這就是寄生。
🌿 一個小小的改變,會有大影響
想像一個生態系裡的青蛙突然變少,會怎樣?牠吃昆蟲,如果牠們不見了,昆蟲數量會快速上升,可能會破壞農作物。這種由一個改變引起連鎖反應的現象,叫做食物網的連鎖效應。
🦦 水獺的故事
水獺是河川裡的重要成員。牠們吃魚、蝦,控制水中生物數量;同時,牠們的存在也反映水質乾淨。如果河川遭到污染、水獺無法生存,整個水域的生態平衡也會被打破。
📝 閱讀理解小挑戰
生物之間的三種關係是什麼?請各舉一個例子。
如果一種生物數量變多或變少,可能會對其他生物造成什麼影響?
你能想到身邊有哪些動物之間的合作關係嗎?
水獺對生態系有什麼重要的影響?
如果你是生態守護小隊的隊員,你會怎麼保護生物多樣性?
這篇閱讀設計呼應課本單元「地球的生態」三個活動主題:
生物彼此間有什麼關係?
不同生態系中的生物有什麼不同?
如何維護生物多樣性?
了解國際上、臺灣政府有哪些維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
落實環保行動,讓自然資源可以永續利用。(誠信)
IUCN紅色名錄是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千計物種及亞種的絕種風險所編製而成的。準則是根據物種及地區釐定,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避免物種滅絕。
主要的物種評估機構有國際鳥盟、世界保護監測中心及IUCN轄下物種存續委員會內的專家團體。總括而言,上述團體所評估的物種數目佔整個紅色名錄接近一半。
IUCN紅色名錄被認定為對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
G4 G6 G4 察覺水生植物、動物如何適應生活環境。 認識海洋食物網 認識河口食物網 河口棲息地 大洋與深海 浮游生物 北極水域 G6 知道石蕊試紙可以檢驗水溶液的酸鹼性。 知道將酸性水溶液和鹼性水溶液混合後,水溶液可能較接近中性。 認識海洋食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