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蠟燭燃不燃』 學習單(進階)


『蠟燭燃不燃』 學習單
 班級:_____ 組別:_____ 座號: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  引導問題:造成蠟燭容易隔空點火燃燒的原因是什麼?
                                    
二、  探究目的:__________對蠟燭燃燒的影響。
研究假設:_________________,蠟燭容易復燃。
三、  實驗設計:
(一)  材料: 蠟燭二根、廣口瓶、打火機、計時器、鐵尺、玻璃板、濕抹布
(二)  步驟:
1 點燃一根蠟燭,讓它穩定地立在玻璃板上,燃燒(    )秒鐘。
2 使用廣口瓶蓋熄蠟燭,蠟燭燭芯產生(         )
3 這時候再拿另一根點燃的蠟燭,靠近蠟燭,蠟燭怎麼了?
四、  實驗結果觀察:
     操縱變因       
應變變因
甲對照組
(            )
乙實驗組
(               )



五、     實驗活動的感想:(寫下實驗過程中你的發現和感覺)

『蠟燭燃不燃』 學習單(初階)


『蠟燭燃不燃』 學習單
 班級:_____ 組別:_____ 座號: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  引導問題:造成蠟燭容易隔空點火燃燒的原因是什麼?
A、是否有白煙 B、蠟燭燃燒時間 C、白煙與火苗間的距離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探究目的:__________對蠟燭燃燒的影響。
研究假設:_________________,蠟燭容易復燃。
三、  實驗設計:
(一)  材料: 蠟燭二根、廣口瓶、打火機、計時器、鐵尺、玻璃板、濕抹布
(二)  步驟:
1 點燃一根蠟燭,讓它穩定的立在玻璃板上,燃燒(    )秒鐘。
2 使用廣口瓶蓋熄蠟燭,蠟燭燭芯產生(         )
3 這時候再拿另一根點燃的蠟燭,靠近熄滅的蠟燭,蠟燭復燃了嗎?
四、  實驗結果觀察:
 操縱變因       
應變變因
甲對照組
(            )
乙實驗組
(               )
復燃情形
(
成功率%)


五、     實驗活動的感想:(寫下實驗過程中你的發現和感覺)

2020年4月24日 星期五

第九週教學週誌(蠟燭燃不燃實驗設計)


 本週完成第二單元課程。下週進行期中考試範圍複習。
作業:自然練習簿第16回。
Y下週4/30()自然期中考需要攜帶星座盤
第一次定期評量準備範圍:
1.     星等與星星顏色的意義、星座盤的使用與觀星注意事項。
2.     利用北斗七星與仙后座尋找北極星方法。熟悉四季的主要星座。
3.     氧氣(O2)的製造與檢驗方法、二氧化碳(CO2)的製造與檢驗方法。
4.     燃燒三要素與不同火災的滅火方式、影響鐵生鏽的因素與防鏽方法。
5.     熟悉科學研究方法及歷程。
6.     課本劃線重點與自然筆記、自然寶典。
請將練習卷與複習考卷整理,「平時整理好,複習沒煩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判斷星座盤上星星的方位及高度角

蠟燭燃不燃探究實驗設計


流程:


1.    播放一段【蠟燭隔空點火】的影片。
廣口瓶悶熄蠟燭   吹熄蠟燭

2.  想一想,造成蠟燭容易隔空點火燃燒的原因是什麼?

3.  小組在小白板上寫下造成蠟燭燃燒的原因,並且上台分享。或是直接書寫在個人學習單上。
4.501和503都是採用實作後書寫學習單,發現學生在書寫研究假設時,常常會出現兩個變因:例如(速度快)(溫度高);因此後來的班級502、504、505、506,採用另一個版本的學習單,在於教學生探究的目的,會影響研究假設,及對照組與實驗組的設計。
5.502和504沒時間調查是否想操作隔空點火實驗。
6.505和506的調查發現,505不想做實驗的學生占42%原因,多半是因為下週要大考,或是怕麻煩,不想清理桌上的蠟油,感覺很務實。506想做實驗的學生占90%,因為很想知道自己預測的準不準。

後記:探究與實作是一件不容易,卻必須要學習的事,因為未來有太多未知的事物,等待具有探究能力的人們,想辦法解決。


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第八週教學週誌(製造二氧化碳)

□ 本週探討防鏽及除鏽方法。
□ 完成自然寶典第二單元
□ 下週實驗設計複習考第二單元。
□ 作業:自然練習簿P26-P27
完成或訂正自然寶典P31-34
□ 自然習作第二單元P27訂正簽名。
補充資料:



星期三改完501和506第二單元複習卷,發現學生對於二氧化碳的製備流程不太熟悉,所以,星期四和星期五的班級補做製備二氧化碳實驗。
流程:
1.學生閱讀課本p38,背誦3分鐘。
2.抽第一位學生上台介紹二氧化碳製作流程。
3.抽第二位學生上台介紹二氧化碳製作流程,並操作。
4.抽第三位學生上台示範二氧化碳並檢驗二氧化碳。
後記:星期三503利用一節課做分組隔空點火實驗探究,還好沒有驚動鄰居授課。星期四506分組實驗,看到冒泡的驚呼聲,引來外師關注,因為他們正在IELTS Speaking。在防疫期間全部門窗打開,真的很難不干擾。總之,班經沒做好,盡量維持在教室授課,做好敦親睦鄰的工作。








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第七週教學週誌(鐵生鏽)

清明連假結束後,台灣繼續靠著全民{責任心}努力防疫,避免停課而努力著。
防疫公告提醒:4/8-4/22這兩星期務必提高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警覺性。


o  本週進行鐵生鏽與水分、空氣的變因探討。先觀察家中已經生鏽的物品,下週探討防鏽及除鏽方法。

o  實驗:觀察鋼絲絨球的生鏽情形。



補充資料:      
鐵燃燒可在純氧中進行,形成氧化鐵;鐵的生鏽則要有水有氧。
(1) 乾燥的空氣中鐵不會生鏽,生鏽需要水。
(2) 煮沸的水加入鐵釘後密封不會生鏽,生鏽必須要有氧。
    鐵生鏽速度:>鹽水>>空氣
    想一想,鐵生鏽後會變重還是變輕?
(3) 鋼筋被含有鹼性石灰成分的水泥包覆在裡面,不容易生鏽。

防疫時期實驗課(鐵生鏽)

操作步驟:
1.閱讀自然課本P45-47。討論鐵生鏽的原因。
2.每組發下2個夾鏈袋及兩塊相等重量的鋼絲絨,請學生在夾鏈袋上分別寫上班級、組別、實驗組及對照組。
3.老師在白板畫出實驗組及對照組表格,由各組派一名學生寫下探討鐵生鏽的操縱變因。
4.各組根據想探究的變因,進行鋼絲絨球的實驗設計。
5.將實驗裝置張貼在班級教室,方便學生下課觀察實驗結果。
                 20200406早上8:55           20200407早上8:10





                         
          20200406早上10:40                              20200409下午15:10
20200406下午15:10                                   20200410早上9:35

20200406下午16:00                                                20200408早上8:10


20200407下午15:10                 20200409早上10:40
                                           20200408早上10:40                                    20200409早上8:10

小結:

因為4/7早上的學生提出鹽水,因此下午的班級準備了鹽水;下午的班級提到了鹼性溶液,所以4/8上課的班級準備了鹽水、石灰水、小蘇打水。在學習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思考的問題,具體表達,讓今年防疫期間的鐵生鏽實驗,可以更加多元。



透過廣口瓶內紅色墨水上升高度,具體觀察鋼絲絨球生鏽情形。判斷鋼絲絨球的生鏽速度。你看出來了嗎?

精選文章

20250819~開學前準備

  G4